审查指南

首页/审查指南
国家卫健委:开展临床研究可以超出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临床诊疗指南和说明书(某些条件下)
2024-09-27

  

国家卫健委:开展临床研究可以超出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临床诊疗指南和说明书(某些条件下)

  (四)使用方法不超过现有说明书的用法用量◆★■■■◆,预期人体内药物浓度(或生物效应)可以达到有效浓度(或有效水平);或者使用方法虽超过现有说明书用法用量但有充分证据证明其安全性、耐受性良好,或者具有明确的风险获益评估证据且具有良好风险控制措施◆◆■◆■。

  第十一条开展干预性研究,研究性干预措施应当符合医学的基本理论和伦理规范、具有扎实的前期研究基础、制定科学规范的研究方案和风险预案◆★■■★■、通过科学性审查和伦理审查。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受试者和研究参与者损害风险预防◆◆■★、控制及财务保障机制。

  第十九条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涉及人的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要求■◆◆◆,建立医疗卫生机构伦理(审查)委员会,健全工作制度,提供工作条件,保障伦理(审查)委员会独立开展伦理审查。

  研究性干预措施为临床干预措施的,应当建立多学科研究团队,成员必须包括具备相应执业资格的医师,研究过程中涉及的医学判断、临床决策应当由其作出,原则上主要研究者须具备相应的医师执业资格。

  第七条  省级及以上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设立专家委员会或遴选有关专业机构,全面掌握并定期梳理本行政区域内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临床研究情况,通过专业学术指导★◆■■◆、伦理审查监督★■、研究资金支持等方式,加强对临床研究的监督管理和统筹协调,支持和组织开展临床研究学术交流和培训,促进临床研究的质量提升和效能提高。

  第三十条  研究者应当严格执行本医疗卫生机构规章制度,合理使用研究经费,不得擅自调整或挪作他用◆★■★。

  临床研究管理部门应当按照科学性审查和伦理审查制度组织评估,对涉及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主要研究终点★◆、统计方法以及研究参与者等实质修改的,应当重新进行科学性和伦理审查◆★。

  第十三条  以上市后药品、医疗器械等产品为研究性干预措施的临床研究,一般在遵循产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临床诊疗指南和说明书的前提下开展■■■★。

  完成信息上传的临床研究由系统统一编号。在临床研究结果总结、结项报告、论文发表时应当注明系统统一编号。

  第四十一条  临床研究发生启动■◆★◆★、方案调整、暂停、终止、完成等情形时,医疗卫生机构和研究者应当在系统及时更新临床研究信息。

  第二十七条  多中心研究由牵头医疗卫生机构的研究者在系统填写,牵头机构和参与机构的临床研究管理部门、伦理(审查)委员会根据要求在系统上确认或上传有关补充材料、提交审核意见■★,并分别对有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负责。

  第二十六条  在医疗卫生机构立项审核通过时■★★★◆,临床研究的有关信息应当在国家医学研究登记备案信息系统(以下简称系统)按要求完成上传。鼓励医疗卫生机构和研究者在临床研究提出■■、科学性审查、伦理审查、立项审核等环节◆■★◆◆★,实时在系统上传临床研究有关信息。

  第四十九条  本办法自2024年10月1日起施行,此前发布的有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三)有体外实验手段、动物模型的◆◆★★,相关实验研究结果应当支持开展临床研究◆■◆◆;或者观察性研究结果提示确有必要开展干预性研究。

  医疗卫生机构自主开展的临床研究与上述研究发生冲突时★★★■◆,医疗卫生机构应当优先保障完成上述研究,同时暂停医疗卫生机构自主开展的临床研究受试者新入组★◆◆■◆■。

  第三十九条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临床研究源数据的管理体系,鼓励集中统一存储,保障临床研究数据在收集◆■■◆、记录、修改、存储、传输■★、使用和销毁等全生命周期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规范性、保密性,确保数据可查询◆★★★★■、可溯源。

  第四条  医疗卫生机构及其研究者开展临床研究应当具备相应的能力和必要的资金保障◆■■★■。

  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时,对上市后药品、医疗器械等产品可以超出产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临床诊疗指南和说明书开展干预性研究。

  研究参与者因参加观察性研究接受超出常规诊疗或疾病防控需要的额外检查、检验、诊断等措施,可能造成的风险超出最小风险的,按照干预性研究管理◆★◆■★◆。

  临床研究过程中,医疗卫生机构及其研究者要充分尊重研究参与者的知情权与自主选择权。

  第二十二条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科学性审查制度、细则和工作程序◆◆★■★,独立开展科学性审查。

  第四十二条  临床研究实行结项报告制度。临床研究终止或完成时■■■■,研究者应当及时分析研究结果,形成全面、客观、准确的研究报告★◆★★,并如实声明利益冲突情况◆■◆◆■。

  科学性审查的专家应覆盖临床研究所属专业领域和研究方法学领域。干预性研究的科学性审查一般应当有医疗卫生机构外专家参加★◆◆★■。

  第四十六条  未经医疗卫生机构批准◆★■★,研究者擅自开展临床研究、调整已批准研究方案或者违规收受临床研究经费的,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相关规定予以相应处理;医疗卫生机构未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的,由相关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十七条  临床研究管理部门在临床研究管理委员会指导下★★★,负责临床研究的立项审查、过程管理、质量管理、合同管理、结项管理和档案管理等工作,并协调科学性审查和伦理审查。

  申请暂停或终止临床研究的★◆■◆◆★,应当向临床研究管理部门报告并说明原因◆■◆◆。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临床研究全过程管理制度,作出是否同意暂停或终止的决定■★★◆◆◆。

  根据法律法规要求◆◆★■■,临床研究涉及行政审批、备案等法定事项但未依法办理的,医疗卫生机构不得批准研究者开展临床研究。

  第四十三条  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依托系统加强辖区内临床研究的监测、评估■◆、分析■★■◆,实施监督管理。跨省域开展的临床研究的监督管理,由牵头医疗卫生机构所在地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牵头实施◆★■◆,参与医疗卫生机构所在地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配合实施◆★◆■■。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结合自身实际,合理判断临床研究的风险,结合研究类型、干预措施等对临床研究实行分类管理。

  干预性研究一般由三级医疗机构■◆◆◆、设区的市级及以上卫生机构牵头开展,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可以参与干预性研究★◆★★◆★。

  第三十八条  临床研究过程中出现如下情形之一的,在充分考虑受试者安全的前提下,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暂停或者终止研究。

  被要求停止的临床研究■■■★■◆,由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在系统更新该临床研究有关行政监管信息并予以公布。

  参与机构应当根据自身情况对多中心研究中是否采用牵头机构科学性审查◆■■、伦理审查意见进行规定◆★■★◆■。

  第三十七条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受试者争议和投诉的处理机制◆★■◆◆,科学判定是否有损害及其产生的原因,合理划分责任,按照约定或有关管理规定,对受到损害的受试者进行合理的补偿或赔偿◆◆★◆■。

  医疗卫生机构和研究者应当对干预性研究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评估,具备与风险相适应的处置能力,妥善保护干预性研究的研究参与者(以下简称受试者)的健康权益,不得违反临床研究管理规定向受试者收取与研究相关的费用,对于受试者在受试过程中支出的合理费用还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第三十六条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加强临床研究的安全性评价,制定并落实不良事件记录、报告和处理相关的规章制度和规范标准,根据不良事件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及时作出继续、暂停或者终止已经批准的临床研究的决定■■◆,并妥善保障已经入组受试者的权益。

  第三十二条  研究者应当严格按照批准的方案开展临床研究■★◆◆■★,稳慎★■◆◆、积极推动临床研究开展,如实记录临床研究过程和结果并妥善保存,配合医疗卫生机构及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完成对临床研究的监督检查★★■◆。

  临床研究的主要研究者和其他研究者应当遵守科研诚信。根据有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有关规范性文件、技术准则、伦理规范及医疗卫生机构制定的规章制度要求,加强对临床研究过程的自查,及时如实报告有关事项。

  第四十七条  干细胞临床研究按照《干细胞临床研究管理办法(试行)》管理。研究者发起的体细胞临床研究等参照《干细胞临床研究管理办法(试行)》管理。

  第二十九条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和文件要求,建立临床研究经费管理制度■■★◆,对批准立项的临床研究经费纳入单位收支进行统一管理,专款专用。

  第三条  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临床研究是为了探索医学科学规律、积累医学知识■■★,不得以临床研究为名开展超范围的临床诊疗或群体性疾病预防控制活动◆■■■。

  第六条  临床研究的主要研究者对临床研究的科学性、伦理合规性负责,应当加强对其他研究者的培训和管理◆◆★◆◆,对研究参与者履行恰当的关注义务并在必要时给予妥善处置。

  第二条  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的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以下简称临床研究)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的■■★■◆,以人(个体或群体)为研究对象(以下称研究参与者),不以药品、医疗器械(含体外诊断试剂)等产品注册为目的,研究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康复★■◆★■◆、预后★★、预防、控制及健康维护等的活动。

  (一)由临床研究管理体系完备的三级甲等医院或与之具有相同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保障能力的医院牵头开展■★◆◆。

  第二十五条  医疗卫生机构受其他机构委托★◆■★、资助开展临床研究或者参与多中心临床研究的,应当与委托、资助机构或多中心临床研究牵头机构签订临床研究协议◆★◆,明确各方权利、义务及责任分担等◆◆★。

  第二十三条  医疗卫生机构伦理(审查)委员会按照工作制度■■■★◆★,对临床研究独立开展伦理审查,确保临床研究符合伦理规范。

  第二十条  临床研究实行医疗卫生机构立项制度,未经医疗卫生机构批准立项的临床研究不得实施。

  第十六条  临床研究管理委员会由医疗卫生机构相关负责人、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临床研究专家代表组成,负责医疗卫生机构临床研究的协调、服务、管理和监督。

  第三十五条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临床研究给予必要的人力★■◆■◆★、财力和其他资源方面的支持■★◆★■◆;同时对临床研究实施全过程监管,定期组织开展核查★■◆◆。主要研究者应当对负责的临床研究定期自查,确保临床研究的顺利进行。

  第十四条  对已经得到充分验证的干预措施,不得开展无意义的重复性临床研究。

  第四十四条  省级及以上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设立的专家委员会或其遴选的专业机构■★,应当依托系统对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的临床研究进行技术核查,对科学性不强、伦理不合规、研究过程管理不规范以及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的,应当及时建议其所在医疗卫生机构暂停或终止相关研究★■、妥善保护有关受试者的合法权益■★◆◆◆★;发现医疗卫生机构临床研究技术管理体系及临床研究技术管理存在系统性、结构性问题,应当建议医疗卫生机构暂停所有临床研究,进行整改★■◆★■★。

  第十八条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制定临床研究科学性审查管理制度、细则和工作程序■◆★,对干预性临床研究组织开展科学性审查。

  第一条  为规范临床研究管理,提高临床研究质量★■,促进临床研究健康发展■★★,提升医疗卫生机构诊断治疗、预防控制疾病的能力,根据《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科学技术进步法》《医师法》《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涉及人的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办法。

  研究者应当如实■■■★■、准确◆★■■◆、完整填写临床研究信息,临床研究管理部门、伦理(审查)委员会等应当分别在系统填写并上传科学性审查、伦理审查和医疗卫生机构立项审核意见★◆。

  第二十一条  主要研究者应当制定临床研究方案,并按照要求向医疗卫生机构临床研究管理部门提交临床研究方案和相关资料,接受全程管理。

  有关技术核查情况,应向有关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反馈并提出处理建议★★★■★★,定期向辖区医疗卫生机构通报。

  为规范临床研究管理,提高临床研究质量,我们研究制定了《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发现医疗卫生机构违反本办法规定★◆◆■★,应当要求其立即改正■◆★◆,停止违规开展的研究◆■◆、妥善保护研究参与者权益;发现医疗卫生机构临床研究管理体系及临床研究过程管理存在系统性■◆◆■、结构性问题,应当要求医疗卫生机构暂停所有临床研究,进行整改;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给予行政处罚及处分。有关监督检查情况,应当定期通报★■◆■★◆。

  第三十一条  医疗卫生机构或研究者严禁违规向研究参与者收取与研究相关的费用■★★。

  第二十四条  临床研究管理部门应当对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核。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不予立项:

  第八条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期间◆◆◆◆★★,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范围■★■■★■,省级及以上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或其确定的专业机构,可以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牵头组织省域范围内或全国范围内的临床研究。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临床研究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等进行审核■■◆★,并对相关内容负责,医疗卫生机构审核后完成信息上传★■◆★■◆。

  暂停或终止的干预性临床研究◆■■■★,已经有受试者入组的■★★★,医疗卫生机构及研究者应当制定方案,妥善保障已经入组受试者的权益。

  在系统填写临床研究信息,应当使用规范汉字■★★■,涉及专业术语的应当符合学术规范。

  科学性审查的内容应当包括研究的合理性■★◆★◆、必要性、可行性,以及研究目的、研究假设、研究方法、干预措施、研究终点、研究安全性、样本量等★■★◆■■。

  第九条根据研究者是否基于研究目的施加某种干预措施(以下简称研究性干预措施),临床研究可以分为观察性研究和干预性研究■■◆。

  第十五条  开展临床研究的医疗卫生机构应当设有临床研究管理委员会,并明确专门部门(以下称临床研究管理部门)负责临床研究管理。

  第五条  医疗卫生机构是临床研究实施的责任主体,开展临床研究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及有关规范性文件和技术准则、伦理规范的要求,制定切实有效的临床研究管理实施细则,建立健全保障科学、规范◆◆、有序开展临床研究的组织体系、质量体系、利益冲突防范机制和研究参与者权益保护机制,加强对临床研究的质量保证和全过程管理。积极支持和组织开展临床研究学术交流和培训★■■◆◆◆。

  第三十三条  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需要对已立项的临床研究项目进行变更的,应当向医疗卫生机构临床研究管理部门报告。

  (二)针对严重危害人的生命健康或者严重影响生存质量且目前无确切有效干预措施的疾病■■★■★,或者虽有确切有效的干预措施但不可获取或者研究性干预措施具有显著的卫生经济学效益。

  第十二条  以手术和操作、物理治疗◆◆■◆★、心理治疗、行为干预、临床诊疗方案★■★■◆■、群体性健康措施■◆■★◆★、生物医学技术等为干预措施的临床研究,应当使用已经批准上市的药品、医疗器械等产品并在产品批准的适用范围内或在符合产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前提下开展★■◆。

  第四十条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加强临床研究档案管理★★◆★★,如实记录并妥善保管相关档案。自研究结束之日起,档案保存年限不少于10年。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实行电子归档★■■★。

  第十条  开展观察性研究,不得对研究参与者施加研究性干预措施,不得使研究参与者承担超出常规诊疗或疾病防控需要的额外健康(疾病)风险或经济负担★◆★■■。

  第二十八条  完成信息上传的临床研究有关信息,通过系统或国家卫生健康委明确的平台向社会公开,接受同行和社会监督◆◆。

  第四十五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加强本机构开展临床研究情况的监督检查■■★★◆■,发现研究者擅自开展临床研究■◆◆■■、实质性调整研究方案未经医疗卫生机构批准或者违规收受临床研究经费等,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处理★■★★◆。